下列哪一選項是遺傳基因工程的好處?
1.繁殖時間長 2.可以結合不同的物種特性 3.成本低 4.一定不會出問題
Ans: 2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5/20 翻譯
3-7第二大點第一段加圖片解說(Figure3-23)
部分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研究生態系
在過去五十年間,生態學家有更多來自實際的實驗設計、觀察、並且作測試模擬生態系與人口於實驗室適應做為補充實際數據。
像這樣簡化的系統已經建立於容器內,如組織管,瓶子,水族館,和溫室,並在室內和室外商會在溫度,光線,二氧化碳,濕度,和其他變量都是可以控制的。
critical nesting site locations
關鍵築巢地點
habitat type
生境類型
land ownership
土地分類
wetlands
溼地
zoning
分區
topography
地勢
real world
實際現況
地理信息系統提供計算機技術的存儲,整理和分析複雜的數據收集廣泛的地理區域。
他們使科學家能夠生產各種地圖地理數據集,然後覆蓋層和比較的數據。
(如土壤,地形,人口分佈的瀕危物種,和土地保護的地位。)
部分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研究生態系
在過去五十年間,生態學家有更多來自實際的實驗設計、觀察、並且作測試模擬生態系與人口於實驗室適應做為補充實際數據。
像這樣簡化的系統已經建立於容器內,如組織管,瓶子,水族館,和溫室,並在室內和室外商會在溫度,光線,二氧化碳,濕度,和其他變量都是可以控制的。
critical nesting site locations
關鍵築巢地點
habitat type
生境類型
land ownership
土地分類
wetlands
溼地
zoning
分區
topography
地勢
real world
實際現況
地理信息系統提供計算機技術的存儲,整理和分析複雜的數據收集廣泛的地理區域。
他們使科學家能夠生產各種地圖地理數據集,然後覆蓋層和比較的數據。
(如土壤,地形,人口分佈的瀕危物種,和土地保護的地位。)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第二章作業
2-1。What Is Science?
1科學收集關於自然如何運作的數據、發展理論、模型和法則。
2科學理論和法則(定律)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結果。
3科學研究的過程:提出問題->文獻回顧->設計一個實驗可以回答問題和收集數據
->分析數據->提出假設去解釋數據->利用數據去做一個可驗證的預測
->用更多的實驗、模型、觀察去測試預測->假設成立與否。
4科學就是努力去發現自然如何運作,並且利用知識去提出一個自然界中可能會發生的假設。
2-2。What Is Matter?
1。物質包含元素和化合物,它們是由原子、離子和分子所組成的。
2。元素是一種用一般化學方法不能分解的。
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所組成的。
2-3。How Can Matter Change?
1。物質有三種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核變化。
2。物理變化:物質組成不變,也就是它的原子或是離子的排列不變。
化學變化:物質組成改變。
核變化:使原子改變->核融合。
->核分裂。
->核衰變 。
2-4。What Is Energy and How Can It Change Its Form?
1。能量是作功或是轉換熱的容量。
2。能量有兩種主要形式->動能:因為物質的質量和速度所產生的,能以熱能或是輻射能存在。
->位能:儲存能量,在需要時才轉成動能。
3。能量轉變根據兩大定律->第一熱學定律:能量可在兩種物質間轉換,但不會憑空消失和產生。
(能量不滅定律)
->第二熱學定律:熱量會從高溫傳到低溫。
2-5。How Can We Use Matter and Energy More Sustainably?
1。資源回收、節省能源、重複使用。
2。節能減碳->多走路、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騎腳踏車、少開車。
-> 隨手關燈關店關水。
3。使用能永續的資源,不但能供應現代人的需要,也能為後代子孫留下資源。
4。永續合理的利用地球所提供的資源,才能使地球的資源生生不息。
1科學收集關於自然如何運作的數據、發展理論、模型和法則。
2科學理論和法則(定律)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結果。
3科學研究的過程:提出問題->文獻回顧->設計一個實驗可以回答問題和收集數據
->分析數據->提出假設去解釋數據->利用數據去做一個可驗證的預測
->用更多的實驗、模型、觀察去測試預測->假設成立與否。
4科學就是努力去發現自然如何運作,並且利用知識去提出一個自然界中可能會發生的假設。
2-2。What Is Matter?
1。物質包含元素和化合物,它們是由原子、離子和分子所組成的。
2。元素是一種用一般化學方法不能分解的。
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所組成的。
2-3。How Can Matter Change?
1。物質有三種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核變化。
2。物理變化:物質組成不變,也就是它的原子或是離子的排列不變。
化學變化:物質組成改變。
核變化:使原子改變->核融合。
->核分裂。
->核衰變 。
2-4。What Is Energy and How Can It Change Its Form?
1。能量是作功或是轉換熱的容量。
2。能量有兩種主要形式->動能:因為物質的質量和速度所產生的,能以熱能或是輻射能存在。
->位能:儲存能量,在需要時才轉成動能。
3。能量轉變根據兩大定律->第一熱學定律:能量可在兩種物質間轉換,但不會憑空消失和產生。
(能量不滅定律)
->第二熱學定律:熱量會從高溫傳到低溫。
2-5。How Can We Use Matter and Energy More Sustainably?
1。資源回收、節省能源、重複使用。
2。節能減碳->多走路、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騎腳踏車、少開車。
-> 隨手關燈關店關水。
3。使用能永續的資源,不但能供應現代人的需要,也能為後代子孫留下資源。
4。永續合理的利用地球所提供的資源,才能使地球的資源生生不息。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春節作業第一章(分工合作)
1-1 什麼是環境永續的社會?
我們的生活和經濟都是依靠地球上的自然資本(包含自然資源和回饋)和太陽資本來維持運作。其中太陽是我們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自然資本也必須依賴太陽的能源才能發展出永續的自然環境。
如何使我們的生活達到環境永續?藉著自然收入(如可再生資源,像是植物、動物及土壤)讓我們維持生活上的所需,而不會造成過度減少消耗自然資本,影響人與自然供給平衡。
1-2. 如何在環境永續上使社會經濟成長?
在提升我們的經濟同時必須考慮到環境的問題,要再兼顧環境和經濟雙取得平衡下發展,能夠使環境永續發展下的國家才有一定的基礎使經濟成長,在發展經濟下要考慮到自然成本的問題,例如對於環境的污染和回收再利用等等,所以每個國家應該先了解自己國家的自然成本接著評估,再開始經濟的建設,並以永續發展為優先出發。
1-3 如何使生態足跡影我們的地球?
人們科技不斷地進步,土地不斷地利用再利用,卻忘了地球只有一個,時間久了已經發展到很難收拾的地步,地層下陷、溫室效應、空氣污染、資源缺乏…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有待解決的,人們現在也致力於發展可以重複利用並且降低污染的新能源,因此如何在人們的生活與地求的資源取得平衡可不事件容易的事。
1-4什麼是污染? 我們對於污染能做些什麼?
污染(環境污染) 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雖然本身並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造成腐蝕。
想想我們所做的作為是否會影響到環境,如果會,就要想出最好的方式以降低影響整個環境的方法,而且物質的循環是需要時間的,我們消耗的速率要儘可能的比再生的速率低,否則將會超支,造成地球的負擔。
1-5為什麼我們有環境問題?
簡單來說,貧窮地區的人們沒有足夠的知識、設備和心力去處理他們製造的污染物,光是吃飽喝足不要生病都是很大的問題了。至於富裕地區也是有幾個嚴重問題,在無形中浪費資源也毫無知覺,商品價格沒有包含自然資源的成本。自然資源的成本是甚麼呢?如:一隻魚從小長到大所耗費的資源。我們通常買魚只付漁夫捕魚的成本,而沒有魚成長消耗的資源成本。
資源一直消耗,而來不及循環,汙染物無法處理這些環境問題日積月累,是我們急需重視的問題。
1-6什麼是四種有系統的永續原則
1. 依靠太陽能:陽光提供能量溫暖星球,並支持植物行光合作用為我們和其他動物提供糧食。
2. 生命多樣性:在各種生命形式中,包括基因,存在生態系統,和自然的服務,這些提供方法產生了無數的生命,來適應整個地球歷史不斷變化的環境。
3. 人口控制︰有限的資源競爭,不同生活形式中,將限制他們的人口能增長多少。
4. 營養素循環: 自然界回收 植動物需要生存和在生產 的化學物質的過程。
這六節是由六個人大家分工合作一起總結出來的資料 成員:我(林承志) 彭志誠 葉乃陵 歐政安 謝景文 學長
共六名
我們的生活和經濟都是依靠地球上的自然資本(包含自然資源和回饋)和太陽資本來維持運作。其中太陽是我們最主要的能量來源,自然資本也必須依賴太陽的能源才能發展出永續的自然環境。
如何使我們的生活達到環境永續?藉著自然收入(如可再生資源,像是植物、動物及土壤)讓我們維持生活上的所需,而不會造成過度減少消耗自然資本,影響人與自然供給平衡。
1-2. 如何在環境永續上使社會經濟成長?
在提升我們的經濟同時必須考慮到環境的問題,要再兼顧環境和經濟雙取得平衡下發展,能夠使環境永續發展下的國家才有一定的基礎使經濟成長,在發展經濟下要考慮到自然成本的問題,例如對於環境的污染和回收再利用等等,所以每個國家應該先了解自己國家的自然成本接著評估,再開始經濟的建設,並以永續發展為優先出發。
1-3 如何使生態足跡影我們的地球?
人們科技不斷地進步,土地不斷地利用再利用,卻忘了地球只有一個,時間久了已經發展到很難收拾的地步,地層下陷、溫室效應、空氣污染、資源缺乏…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有待解決的,人們現在也致力於發展可以重複利用並且降低污染的新能源,因此如何在人們的生活與地求的資源取得平衡可不事件容易的事。
1-4什麼是污染? 我們對於污染能做些什麼?
污染(環境污染) 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主要對環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的健康產生危害,即使當時不造成危害,但後續效應有害也算是污染行為,如氮氧化物,雖然本身並不有害,但在陽光催化下與自由基等物質作用會轉化成光化學煙霧,對生物造成危害,對建築物造成腐蝕。
想想我們所做的作為是否會影響到環境,如果會,就要想出最好的方式以降低影響整個環境的方法,而且物質的循環是需要時間的,我們消耗的速率要儘可能的比再生的速率低,否則將會超支,造成地球的負擔。
1-5為什麼我們有環境問題?
簡單來說,貧窮地區的人們沒有足夠的知識、設備和心力去處理他們製造的污染物,光是吃飽喝足不要生病都是很大的問題了。至於富裕地區也是有幾個嚴重問題,在無形中浪費資源也毫無知覺,商品價格沒有包含自然資源的成本。自然資源的成本是甚麼呢?如:一隻魚從小長到大所耗費的資源。我們通常買魚只付漁夫捕魚的成本,而沒有魚成長消耗的資源成本。
資源一直消耗,而來不及循環,汙染物無法處理這些環境問題日積月累,是我們急需重視的問題。
1-6什麼是四種有系統的永續原則
1. 依靠太陽能:陽光提供能量溫暖星球,並支持植物行光合作用為我們和其他動物提供糧食。
2. 生命多樣性:在各種生命形式中,包括基因,存在生態系統,和自然的服務,這些提供方法產生了無數的生命,來適應整個地球歷史不斷變化的環境。
3. 人口控制︰有限的資源競爭,不同生活形式中,將限制他們的人口能增長多少。
4. 營養素循環: 自然界回收 植動物需要生存和在生產 的化學物質的過程。
這六節是由六個人大家分工合作一起總結出來的資料 成員:我(林承志) 彭志誠 葉乃陵 歐政安 謝景文 學長
共六名
訂閱:
文章 (Atom)